骑手送餐致残判赔百万
饿了么蜂鸟众包平台骑手交通事故案
时光回溯至2016年8月,一场不幸的交通事故让饿了么蜂鸟众包平台的骑手王某遭受二级伤残。此事件不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在司法领域掀起波澜。王某在送餐途中遭遇不测,而案件的争议焦点集中在平台与骑手之间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法院经过细致审理,最终认定平台运营方拉扎斯上海公司与王某之间存在实质的雇佣关系。这一结论并非简单以合同为准,而是深入考虑了双方通过互联网建立的新型用工模式。法院采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出骑手王某为平台提供配送服务,并受到平台的考核管理,这完全符合雇佣关系的核心特征。
在责任划分上,虽然骑手王某因未佩戴头盔、无证驾驶等个人过错需承担部分责任,但平台作为雇主,其管理和监督责任不可忽视,因此承担了60%的赔偿责任。
关于赔偿项目,法院对王某主张的误工费、伤残赔偿金、护理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予以支持,综合核定后,赔偿金额高达109万元。
此案的判决对于平台用工模式带来了新的审视。部分平台曾试图通过众包协议、劳务外包等方式规避劳动关系认定,但本案明确表明,基于平台对骑手的实际管理行为,如订单分配、服务标准设定等,事实上的雇佣关系仍然成立。这一判决不仅体现了司法对新业态用工特点的适应,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与其他相关案例对比,如美团众包骑手胡长林获得的10万余元赔偿是基于劳务合同及保险条款,而外卖员周某撞人致残则是通过第三者责任险获得13万元赔偿。这些案例与王某的案件共同构成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逐步强化的司法实践。特别是在劳动关系认定和平台责任边界问题上,这些案例为后来的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型用工模式不断涌现,如何界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劳动者权益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司法实践正是在不断适应这些新变化,努力寻求平衡,确保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