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末伏热力地图出炉 (2)
末伏时期热力分布概览
随着季节的转换,末伏这一独特的时期如约而至。末伏通常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期大约十天。在这个短暂而独特的时段里,全国各地的热力分布呈现出既独特又丰富的特点。
一、时间范围与整体趋势
末伏的日期因年而异,如2024年始于8月14日,而2021年则始于8月10日。尽管全国高温范围在逐渐缩减,但区域间的差异却十分显著。北方地区降温明显,而南方部分地区则仍持续闷热。
二、区域热力特征
1. 北方地区(华北、东北)
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高温已经消退。如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气温已经回归常年水平,甚至低于常态。回想起2021年中伏期间,东北多地如黑龙江出现的罕见高温,其中伊春、哈尔滨东部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偏高4℃以上,那时的空调需求激增。
2.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
湖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的高温逐渐退去,但重庆、湖北西部、江苏南部等地仍有散点高温,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与此江西、福建等地虽无高温,但由于湿度较大,体感温度仍超过35℃,需警惕“桑拿天”。
3. 新疆地区
受伊朗高压影响,新疆南疆盆地、乌鲁木齐等地在末伏期间高温范围扩大,局部气温甚至超过38℃。
三、重点城市天气动态
末伏期间,重庆持续高温,日最高温可达37-39℃,但受降雨影响,中后期会有所缓解。成都自8月中旬后降雨增多,高温逐渐减退至30℃左右。而乌鲁木齐在末伏后期(8月16-17日)将连续高温达38℃,市民需加强防暑措施。
四、防暑提示
不论北方、南方还是新疆,末伏期间的防暑工作都不可忽视。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需注意调整衣着以防感冒;南方及新疆的持续高温区域则需补充水分、减少午后户外活动,以防中暑。
以上分析基于近年末伏期间的气象数据,热力的区域变化与地理环境和环流特征密切相关。要获取更准确的天气信息,请结合实时天气预报进行了解。末伏时期的热力分布虽然有其规律性,但具体的天气状况还需我们紧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