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手稿首次曝光
一、介绍《哪吒闹海》原始手稿的传奇故事
你是否曾被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所深深吸引?那部充满东方神韵的动画作品,如今其原始手稿首次披露,让我们一同其背后的故事。
这部由浙江籍美术家倪绍勇设计的手稿,展现了哪吒、太乙真人、李靖和龙王等角色的造型,以及分镜脚本。手稿中的哪吒形象融合了传统神话元素,如商周青铜器纹样和石窟艺术,为经典动画角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每一笔细致的线条,都勾勒出了角色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倪绍勇巧妙地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和艺术价值的体现。哪吒的风火轮和混天绫被线条描绘得灵动而富有力量感;李靖的铠甲则融合了商周青铜器的元素,展现出威严庄重的形象;龙王的形象则融合了石窟艺术,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动画的生动表现力。这些手稿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更被视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
遗憾的是,倪绍勇去世后,其手稿的保存和传承一度面临困境。幸运的是,其子倪谷子委托学生章宏晓将包括《哪吒闹海》手稿在内的1000余幅遗作捐赠至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档案馆。这些珍贵的手稿作为馆藏文物保存至今,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二、《哪吒之魔童闹海》续作的全新呈现与创作展
近日,场景设计师刘星首次曝光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续作的前期场景概念手稿。这些手稿包括“宝莲化形”“围困陈塘关”等场景的细致描绘。线条与色彩的组合呈现出了奇幻的视觉效果,延续了前作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此《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幕后创作展在成都开幕。展览展示了角色迭代的草图、破亿海报的原稿以及陈塘关大战的场景渲染图等珍贵实物。这些手稿和分镜稿等实物的展示,为我们揭示了动画从构思到完成的工业化流程。我们不仅能看到动画背后的艰辛制作过程,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动画创作者们的匠心独运和创新精神。这一切无疑让我们对这部续作充满期待,期待它再次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