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衙内是什么意思,官家子弟(多有着恶劣行为)

生活百科 2025-04-28 19:31www.caominkang.com生活知识

宋代“衙内”背后的故事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一个角色让人闻之生厌,他就是高衙内。这并非他的真名,“衙内”只是对他的称谓。那么,宋代的“衙内”究竟是何意思呢?

在宋朝时期,“衙内”往往被用来指代那些行为恶劣的官家子弟。这些富家子弟,虽然本身并无官职,却常常依仗家族的权势飞扬跋扈,欺压百姓。“衙内”在宋代成为了一个贬义词。这一称呼在元朝也颇为常见,尤其在于杂剧中,常常用来指代那些欺民自重的诸王、勋贵和权臣。

“衙内”一词的渊源并非始于宋代。在唐朝时期,“衙内”实为官职,特指担任警卫的官员,亦被称为“宫禁之内”。例如,《旧唐书·德宗纪上》中便有记载:“己亥,敕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并于衙内宿。”但到了五代及之后,由于这些官职多由大臣子弟担任,而这些人又往往行为不端,因此“衙内”的意义逐渐与宋元时期相近。

“衙内”一词,除唐朝时期外,一直是一个贬义的代名词,用以形容那些依靠家族势力为非作歹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水浒传》中的高衙内。原本是高俅的叔伯弟兄的他,在高俅飞黄腾达后,竟自愿成为高俅的义子。高衙内因此得以享受荣华富贵,却也因此变得肆无忌惮,欺男霸女,甚至连林冲都被他陷害。可谓是无赖小人的典型。

上一篇:中国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中国怎么样-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jianfeikang.com 建飞家电维修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