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最后一句
《卖油翁》是一篇充满哲学意蕴的古文,其原文最后的“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一句,通过援引《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两个深邃典故,将卖油翁的精湛技艺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一句子在编入教材时被删去,背后的原因值得。
理解难度是删除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句古文涉及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古文典故,如“庖丁解牛”中的屠夫精通解剖技艺,以及“轮扁斫轮”中工匠强调实践的经验。这些背景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陌生,可能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删除该句也与教学定位有关。课文的核心是传达“熟能生巧”的道理,而原文结尾的庄子思想则延伸到了“技艺与大道”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实用导向。这些典故中隐含的“质疑书本知识”和“反对权威”的倾向,可能引发对教师或教材权威性的讨论,这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利于课堂教学。
从编选规范的层面来看,教材编选需要兼顾思想性、适龄性及教学效率。原句所蕴含的哲学和批判性色彩,被认为可能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范畴,分散他们对核心寓意的关注。在平衡深浅、繁简、难易等方面,教材编者选择了删除这一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常见的误解是误以为“康肃笑而遣之”是被删除的句子,实际上这句话仍保留在教材中。争议的焦点仅限于引用的那句庄子的表述。虽然这句话被删除,但《卖油翁》这篇课文依然富含哲理与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何种技艺,只要用心练习,都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课文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技艺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技艺提升至道的境界。
《卖油翁》这篇课文的删改,体现了教材编者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率的对于原文思想性和的把握。尽管有所删减,但课文依然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引导初中生对于技艺和人生的思考。